(點擊上方 觀看視頻)
【脫貧攻堅收官年 縣級干部沖在前⑦】
吳向東:讓“甜蜜”事業更甜蜜
本報記者 劉冰劍 胡靜/文 王亮 武利芳/視頻、圖片
繽紛夏日,耀州區關莊鎮柏樹塬村又迎來了豐收季,千畝桃園里,又大又紅的甜桃掛滿枝頭,連空氣中都彌漫著誘人的清香。
7月9日10時左右,柏樹塬村梨園組熱鬧非凡,村里的果農們匯聚于此,把自家的鮮桃賣給客商。選果,裝箱,過秤,入大貨車,一派忙碌景象。
共產黨員、縣級幫扶干部吳向東已經早早來到這里,指導果農的銷售工作。
“今年5月份時下過一場冰雹,村里的蘋果、桃都受災了,我一直擔心果子賣不上價,就趕早過來看看。咱這甜桃的產量和售價還可以,客商、果農都還滿意,現在就放心了。”吳向東說。
吳向東是市委保密和機要局副局長,今年3月20日入駐柏樹塬村開展幫扶工作。
柏樹塬村地處關莊鎮東北部,全村共459戶1665人。其中貧困戶126戶424人,已脫貧113戶400人,剩余13戶24人屬于兜底貧困戶,將在今年按照有關政策實現高標準退出。
柏樹塬村海拔高、晝夜溫差大,加之桃曲坡水庫的小氣候,這里成為了蘋果、桃等水果的適生區,村里也以蘋果、桃為主導產業。這里自然風光優美,但村民觀念陳舊,果樹種植管理技術落后,基礎設施薄弱,導致村子經濟發展滯后。
通過和村“四支隊伍”分析研判,吳向東認為柏樹塬村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,村子發展果業種植的規劃也很合理,但離實現高質量發展還尚有距離。
為此,吳向東提出,要“強基礎、興產業,厚植高質量發展沃土,讓柏樹塬村的‘甜蜜’事業更甜蜜”。
抓基建、補短板、撫民心。
駐村以來,吳向東通過爭取基礎設施建設資金、向單位申請幫扶資金、自籌款項,為柏樹塬村完成1000米道路硬化、500米排水渠修復工程;完成果園灌溉水站改造升級工程;完成1000噸果庫建設項目申報工程。
“我到村上后,主要抓了以下工作。一是對村里的水站進行了升級改造,以后村上的蘋果、桃在干旱時就能澆灌了;二是申報了一個1000噸果庫項目,現在已入了咱市農業農村局的項目庫了。”吳向東說。
基礎設施大改善,村民脫貧動力足。
“我家有6畝桃,4畝掛了果。吳局長一來,又把一些村道、生產路修了,我務桃、賣桃方便多了。他還請專家給我們搞技術培訓,今年我4畝桃能賣一萬五六千元。去年到今年,我還種了十幾畝花椒,現在我干勁更大了,再也不當貧困戶了。”已“摘帽”的村民陳喜民說。
提技能、穩就業、增信心。
吳向東十分注重提升果農的種植管理技術,多次請專家上門為群眾進行技術培訓。
冰雹災害后,他第一時間邀請果業專家入園查看災情,為村民進行災后果園管理指導,幫助群眾減輕損失。同時,鼓勵大家要加強災后樹勢恢復管理,為明年的豐收豐產打好基礎。
得知部分村民蘋果受損嚴重,心理負擔過重,他和村兩委班子及“四支隊伍”進行籌謀,及時為貧困群眾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崗位,鼓勵大家外出務工。
在他的努力下,村里累計向陜南、新疆等地輸送勞動力300余人,其中包括貧困人口100余名,為他們拓寬了增收渠道。
興產業、鼓荷包、強決心。
產業脫貧是最長久、最穩定的脫貧。為筑牢柏樹塬村產業發展基礎,吳向東與村各級幫扶力量商議,要繼續發展壯大好村里的果業產業,也要服務和監管好村里的光伏產業、奶山羊養殖業,穩定村級集體經濟收益,讓村民能拿到更多的產業分紅,日子越來越紅火。
“吳局長來了以后,動員貧困戶栽植花椒100畝,改良新品種蘋果500畝。冰雹災害后,他聯系專家為果農進行災后技術培訓,幫助大家降低損失,還聯系保險公司到村里查看災情,進行賠付,為果農排憂解難。在他的幫助下,我們發展好果業種植的決心更堅定了。”柏樹塬村黨總支副書記任戰利告訴記者。
除了做大做強現有產業外,吳向東也在不斷謀求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,他將目光瞄準了走種養殖結合,發展綠色、循環產業經濟鏈上。
“后面我計劃為村上招引一個生豬養殖項目,通過這個項目讓村民增加就業,學會養殖技術,進一步幫助大家拓寬增收渠道,讓柏樹塬村脫貧致富的路子更寬廣。”吳向東說。
責任編輯:胡靜